第(2/3)页 这便是鲧被众人一致举荐的主要原因所在。 结果便是,直到自己退位归隐之时,尧依旧没有等来鲧治水成功的好消息。 鲧治水的方法也简单粗暴,哪里有水患便堵哪里,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,连从圣母娘娘女娲处求来的神物息壤也用去了不少。 可治水的效果却一言难尽,不仅未能治理好水患,反倒令得水患转移患难,在更多的地区引发灾难,致使地脉亦随之紊乱,天下水脉难定,水患加剧。 尧退位归隐,舜即人皇之位。 不满意于鲧的治水成果,深知令得水患愈演愈烈,舜将鲧革职,不再让其负责治水一事。 鲧治水未得功,反倒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水祸,被流放羽山。 不过流放归流放,这水患该治依旧得治。 让谁接手治水一事,让舜头疼不已。 而这个时候,有人向舜举荐了人选。 “禹作为鲧的儿子,自小接触治水一事,对于治水之事最是了解。鲧虽然治水无功,不可否认的是,相比于我等,在这治水之事上,他远比我们要更加的熟悉,禹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。 而且,相比于他的父亲鲧,禹的德行和能力更为出众,为人谦逊,待人有礼,做事认真,和他父亲截然不同。” 听闻举荐大臣的话,舜颇感诧异,很有些怀疑,但在经过暗中查探之后,他发现还真如举荐大臣所言。 不管是能力还是德行,作为儿子的禹都要胜过他父亲不少。 舜召禹接任治水之事,禹也不曾因为自己父亲被责罚之事而耿耿于怀,坚定地接受了治水之任。。 禹主持治水工作,大臣伯益与后稷辅佐。 此事正赶上龙族归顺天庭受封之际,加上对于人域妖族动乱造成的遗留问题,昊天也颇为上心。 毕竟,此事与他也有着不小的间接关系。 恰逢龙族的册封,昊天心中有了计较,便与龙族商定,让龙族出力相助治水工作,也是顺利世间水脉的机会。 龙族占据四海,对于水脉一事,最是了解。 且天下之水,终归于海,大地之上的水脉与四海也紧密相连,水运一体。 对于这件事,应龙也相当上心,而且他看得很明白,这件事对于龙族来说好处很大。 一来昊天借此名义给龙族册封,这是双方心知肚明的默契。 第(2/3)页